VR教育已成“互聯網+教育”下的新模式
虛擬現實(以下簡稱VR)、人工智能和機器人,是習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會上重點提及的未來三大核心技術。伴隨著VR的提出,利用VR實現教育模式……
虛擬現實(以下簡稱VR)、人工智能和機器人,是習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會上重點提及的未來三大核心技術。伴隨著VR的提出,利用VR實現教育模式的新變革,成為了近年來的熱點話題之一。
早在2014年,國務院發布的《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》中,就明確提出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,支持與專業課程配套的VR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開發與應用。
在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 《國家教育事業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的通知》里,也提到要積極發展“互聯網+教育”,全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,綜合利用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和VR技術,探索未來教育教學新模式。同時也再次強調,要推動職業學校網絡仿真實訓環境建設。
從一系列已出臺的政策來看,未來,“VR+教育”的新型教育模式,其發展態勢不容小覷。
事實上,作為國際頂級VR硬件設備研發生產企業,HTCVive、三星都先后表達過VR對于未來教育的影響。例如,HTCVive中國區總裁汪叢青認為,VR系統可以在教育方面大有作為,包括讓孩子理解很多難點等;三星在美國的一個調查研究顯示,85%的老師認可VR教育,他們認為VR技術在教學方面有著巨大潛力,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果。同時,據教育部統計,我國目前共有267300所中小學校,15833所中高職學校,2529所普通高校,295所成人高校,456所民辦高校,學生總人數達1.6236億。龐大的學生群體,加上新一代父母教育理念的升級,使得我國教育市場的需求越來越旺盛,以VR為代表的“沉浸式教育”正逐漸成為未來教育和體驗式學習的新標桿。
同時,據教育部統計,我國目前共有267300所中小學校,15833所中高職學校,2529所普通高校,295所成人高校,456所民辦高校,學生總人數達1.6236億。龐大的學生群體,加上新一代父母教育理念的升級,使得我國教育市場的需求越來越旺盛,以VR為代表的“沉浸式教育”正逐漸成為未來教育和體驗式學習的新標桿。
有專家預測,到2020年,VR教育應用領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6億美元,VR培訓教學也將成為未來教育的標配。
然而,盡管“VR+教育”的新型教育模式看起來前景美好,但在業內看來,要實現規模化的VR教育,仍有不少難題亟待解決。
力爭“做中國教育VR軟件技術領跑者”的微視酷科技創始人兼CEO楊威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從技術上來看,我國要實現“VR+教育”的新模式,仍須解決三個難題。
第一個難題,是VR硬件存在著眩暈、拖影、仿真度不夠等問題,容易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不適感。第二個難題,是課件(即VR教育的內容)開發者普遍會以游戲體驗思維來開發設計VR教育軟件,這導致開發思路與教育本身需求完全不匹配,如何既控制內容生產的高成本,又保證較好的內容呈現,是VR公司面臨的挑戰。第三個難題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即我國目前缺乏賴以運行的VR教育操作軟件系統,教師和學生難以在VR環境中實現互動。
除技術難題外,如何通過多方協同來推進VR教育的發展也是重中之重。
從目前來看,我國的VR教育市場主要存在兩大角色,即VR內容公司和教育機構。因此,VR內容公司無疑會成為VR布道者,而教育機構則是積極響應者。只有在兩者互相配合、攜手共進的情況下,VR教育在中國的普及才指日可待。
對此,楊威也告訴本報記者,下一步,微視酷將要做教育VR軟件系統服務商、領跑者,以開放、合作的心態面對市場,與優秀硬件商、教育集團、教育設備集成商、軟件商等廣泛合作,共同培育教育VR市場,做長教育VR生態鏈條。
可以預料,未來,VR教育將成為“物聯網+教育”下的必然趨勢。
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,違者必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文章點評
相關閱讀
-
汽車營銷搭車VR 比虛擬現實還不現實!
兩年前,我和一個VR領域創業的同學就討論過如何在汽車行業利用VR技術,說來說去,覺得最靠譜的還是利用VR眼鏡讓用戶體會一把駕駛超跑在賽道上飛馳的感受……...
- VR和AR用在汽車上是怎樣一種體驗?
- 聯發科VR黑科技 Helio X30單攝像頭空間定位
- HTC Vivepaper:VR閱讀展現超越圖文的表現力
- 《彈丸論破 學級裁判VR》即將登陸歐美市場
- 女孩淪為妓女,VR紀錄片打擊人口販賣